聊城“百年先锋”系列人物(三)赵以政
时间:2021-03-23 15:45:40
字号:

赵以政烈士


赵以政(1904—1928),字存礼,又名化龙,山东省聊城县(今为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关姚家园子人,生于富裕农民家庭,自幼随父读私垫,后就读于聊城县立高小,1923年进入聊城山东省立第二中学。中学期间阅读进步刊物,积极参加进步团体的活动,进行爱国宣传。1925年夏末毕业前去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步兵科学习,毕业后参加了第二次东征战役,任排长,后晋升为工兵连长。1926年在北伐途中的江西前线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7月5日武汉政府叛变革命后,赵以政接受党的指示,以“军事特派员”身份回山东,从事地下革命活动,白天为革命四处奔走,晚上编写、刻印党的文件、宣传材料。1927年秋,开始在聊城(今为东昌府区)、博平、阳谷一带发展党的组织,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武装,进一步建立工农革命政权与革命根据地。


中共东昌县委旧址——赵以政家


1927年10月中旬,在赵以政家的南屋里,张干民、王寅生、赵以政、聂子政、袁果5人召开党的会议,宣布中共东昌县委正式成立。自此,鲁西北地区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中共东昌县委在聊城建立,赵以政被选为县委委员。中共东昌县委在1928年1月14日至2月7日发动了著名的阳谷坡里农民武装起义,成立了鲁西北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东临地区革命委员会,赵以政同志是其中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8年3月坡里起义失败后,赵以政受命代理中共东昌县委书记。5月,鉴于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和不断恶化的实际状况,改组中共东昌县委,赵以政遂任执行委员,并决定将中共东昌县委机关迁至博平县(今属聊城市茌平区)袁楼村,赵以政留聊城城内继续坚持党的地下工作。

由于当时党内出现叛徒,赵以政同志为掩护其他党员推迟转移,于1928年6月8日逮捕,国民党反动派屡施毒刑逼他供出党的组织情况,却遭到他的言辞驳斥。赵以政同志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以鲜血于壁上题诗:“死刑复何惧,我径仰天呼!爱国本无罪,革命岂有辜?”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英雄气概和气吞山河的伟大精神。

1928年6月19日凌晨,聊城四门和城中心的光岳楼处,都张贴上了枪杀共产党人赵以政的大幅布告。7时,赵以政拖着沉重的镣铐,从“鲁西剿匪司令部”走出来。赵以政临难不惧,大义凛然,一路大骂祸国殃民的反动派。这位年仅24岁的共产党员,在“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新军阀”、“共产党是杀不完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等悲壮的口号声中,为家乡人民的翻身解放,为无产阶级的伟大事业而壮烈就义,成为第一个在聊城牺牲的共产党人。


赵以政烈士之墓

供稿:聊城市东昌府区档案馆 高焕杰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