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复制推广“耿店模式” 做好乡村振兴全域提升“大文章”
时间:2022-12-23 16:45:35
字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档案工作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社会贡献档案力量的必然要求。档案工作不仅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更要以服务党委政府工作为大局。为此,茌平区档案馆以“挖掘档案价值·展现兰台担当”档案编研改革创新项目开展为契机,将档案工作融入农村经济发展、村庄建设、文化传承、民生改善等各个方面,以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耿店村为样板,围绕耿店村乡村振兴工作取得的成效与进展,梳理其发展的历史脉络,开展专题调研,通过深入贾寨镇耿店村实地调研与查阅利用馆藏档案文献资料,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从“耿店模式”看其乡村振兴实践的特点

从一个种粮为主、靠天吃饭的普通村庄,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盛赞的“鲁西小寿光”,十八年来,耿店村抢抓机遇发展大棚蔬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打造了一个具有鲁西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耿店模式”:

 

耿店村村庄鸟瞰

(一)打造产业“聚宝盆”,让乡村经济“富起来”

耿店村不断发展棚菜产业实现富民强村的路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乡村富民产业,以产业的蓬勃兴起,将乡村打造成人才、资金、土地、产业加速汇聚的“天然聚宝盆”。

一是做大蔬菜产业规模。2002年,为解决村民卖菜难问题,耿店村开始建设蔬菜批发市场,耿遵珠多次带领村民到寿光学习,先后从寿光引进一系列高产优质蔬菜新品种,高薪聘请专家、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实地培训、开设蔬菜视频医院,强化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指导,从整体上提高了耿店村蔬菜种植水平。多年来,耿店村始终瞄准大棚蔬菜支柱产业,逐步形成了产前有育苗场、产中有合作社、产后有蔬菜批发市场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靠蔬菜大棚做大了“产业”。经过不断壮大发展,目前耿店村已建有蔬菜大棚700余座,其中各类高标准蔬菜大棚100多座、现代化玻璃温室大棚4座,建有100吨级蔬菜低温冷藏库一座,年培育3000万株蔬菜育苗场一处。

 

耿店村蔬菜大棚鸟瞰

二是做精种苗培育技术。耿店村的育苗场和试验棚在降低蔬菜种植风险、保障农户利益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0年耿店村村集体与合作社投资115万元建设了高标准育苗基地,智能育苗温室达15000平方米,可供4000亩基地种植。试验棚成为耿店村蔬菜产业长盛不衰的“秘密武器”,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育苗生产,育苗温室育苗,凡新引进的蔬菜品种,必须在试验棚适种2年,经试验证明能够适应本地土壤气候、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才能推广种植,极大地降低了种植风险。育苗场采用“订单式”集约化育苗,提高了单个品种育苗规模,降低了生产成本。

 

耿店村现代农业

三是做活品牌延伸文章。2009年,合作社申请注册“茌星”牌黄瓜、辣椒、番茄3个绿色蔬菜商标,“茌星”牌绿色蔬菜成功进入北京、河北、山西和聊城的大中型超市,实现“农超对接”。为不断延长产业链,耿遵珠带头入股筹集15万元建设绿源蔬菜批发市场,打通了从育苗到卖菜全产业链条,截至2018年年底实现累计分红达1000%。投资50多万元兴建蔬菜精包装冷藏加工厂,挑选精品蔬菜“改头换貌”,贴上品牌标签销往大中型超市。

(二)涵养人才“蓄水池”,让乡村人气“旺起来”

耿店村引凤还巢、筑巢引凤,让年轻人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以环境招才引才,以平台育才用才,以服务留才聚才,持续为乡村振兴积蓄人才力量。一是打造乡村振兴“人才摇篮”。耿店村通过帮助流转土地、修路拉电、资金支持等措施,吸引“棚二代”回乡创业。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回村,逐渐解决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目前,耿店村从事大棚种植的年轻人占90%,户均拥有4.4个大棚。“70后”任传华家种植大棚21个,年收入超过100万元;湖南大众传媒学院毕业的“80后”曹有忠流转土地100多亩,建起村里第一家‘淘宝店’,成了大棚“农场主”;黑龙江绥化小伙刘佰祥跟着耿店姑娘耿玉慧落户耿店,成了耿店女婿;“90后”耿付振放弃放弃大城市优越生活,回村建起了5个高标准大棚,年纯收入20多万元……目前,耿店村“棚二代”等蔬菜商标也成功打进了北京、上海等大型超市。二是构筑返乡创业“强力磁场”。通过返乡创业“3321”工程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培养吸引各类农业实用人才,逐步建立起返乡创业优秀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为耿店村发展注入生机活力。近年来,耿店村为解决返乡创业“棚二代”所面临的诸如用地难、融资难、技能提升难、基础设施配套服务难等种种难题,构建了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返乡创业“棚二代”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015年以来,先后有80多名青年返回耿店村建起了高标准大棚,成了名副其实的“棚二代”。现如今,从事大棚的蔬菜种植的70后、80后、90后占到八九成,而且不少周边乡镇,甚至外地的青年也来耿店村扎根。三是释放人才汇聚“洼地效应”。耿店村2020年整合资金投资5000万元,建起了市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学院、绿隆棚二代实训创业园等,让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在乡村振兴、基层一线发挥作用、贡献力量。为加强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耿店村开展从本村“能人”中培养一批,从县乡机关中下派一批,从退役军人、大学生、返乡创业人员、农民工中选拔一批“三个一批”头雁培育行动,着力拓宽村党组织书记来源渠道。聚焦选育管用四个环节,抓好村党组织书记培养选拔、能力提升、管理考核、激励保障等方面,为乡村振兴培养过硬带头人。

 

耿店返乡青年

 

耿店返乡青年

(三)把牢文化“风向标”,让乡村文明“树起来”

在带领村民打造“耿店样板”过程中,村党支部书记耿遵珠始终发扬一种躬耕如牛、甘愿吃亏,默默奉献、不怕吃亏的高尚品格,在当地被誉为“吃亏精神”。耿店村大力弘扬这种新时代的“吃亏精神”,用榜样的力量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一是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配套设施建设。近年来,增建群众文化设施8处。推进乡村广播电视、文化信息和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成立乡村文化服务队,挖掘乡村文化精髓,组成演出团队,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每年平均演出20余场次。二是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耿店村实行殡葬改革,提倡厚养薄葬。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对特色文化予以保护和发扬,主要的特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设计反映乡村文明新风尚的政策明白墙、红色文化墙、倡导文明和谐墙、美德教育墙、科技指导墙、乡愁乡韵墙等内容的文化墙面。三是“三治融合”保发展、促和谐。耿店村健全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强化村民自治,成立村民议事会、理事会、监事会、红白喜事协会,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协商治理平台。突出以德育人,村两委每年定期开展“四评”活动,以“科技致富带头户”“好婆媳”“五好党员”“五好家庭”为主要内容,鼓励村民踊跃参评,用身边人、身边事,树立群众可敬、可亲、可学的典型,培育文明乡风、良好乡风、淳朴民风。

 

耿店村四德榜

 

耿店村广场舞大赛

(四)绘就生态“宜居图”,让乡村颜值“靓起来”

耿店村实施“产业+家业”双轮驱动,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补齐短板弱项、优化乡村环境、加快城乡融合,建设生态家园。一是城乡建设一体化。2009年耿店村启动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按照农村社区、蔬菜产业园区“两区同建”的发展思路,通过争取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实现整体搬迁改造,全体村民住进3万多平方米的住宅楼和2400平方米的高标准老年公寓,先后投资1200多万元,修建柏油路网,改造全村电网,建成全县第一个村级婚宴大厅、第一个村级殡仪馆、第一个村级公墓、第一个集中供暖的地热井。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借助美丽村庄建设、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了村文体大院,内设党员活动室、篮球场、农家书屋、会议室、健身广场等。修建了全县第一个村级敬老院,敬老院户型分为独院(95平/户)和楼房(40平/户)两种,可容纳41户,生产路全面硬化、绿化,并安装了路灯。路净、路通、村美、夜明,耿店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三是环境整治常态化。陆续修建了秸秆气化站、建立垃圾中转站,并不断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管理机制与提升农村厕所精细化管理水平,常态化加强污水治理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聊城市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学院

 

耿店村农家书屋

(五)锻造组织“主心骨”,让乡村党建“强起来”

耿店村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村党组织工作机制,建立了完善的党组织生活和管理制度,以组织振兴筑牢了乡村振兴“主心骨”。一是发挥村党支部书记的“头雁效应”。2002年耿遵珠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根据劳动力多、传统种植效益低下、村民致富愿望强烈等实际情况,决心大力发展大棚蔬菜产业。通过到寿光等地学习开阔视野,村党支部决定立足村情民情,发挥平原乡村土质肥沃优势,瞄准城里人的“菜篮子”,一门心思发展蔬菜大棚。二是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确保“办事有资金”。从2008年起,耿店村探索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实行股份合作制,有效规避了分散经营的潜在风险,还使农户获得了土地流转费、入股粉红、工资收益等;创建了绿冠蔬菜种植合作社,年产值上7000余万元,为村集体增收150万元;创建了育苗场解决群众买苗困难,建设了蔬菜批发市场解决群众买菜难题。2021年开工建设耿店蔬菜加工厂,延长产业链条,持续为村集体和群众增收。三是建好用活党群服务中心,确保“服务有阵地”。耿店村党支部坚持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实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定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党支部每年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20余次,解决群众难事400余件。

二、从“耿店模式”看其乡村振兴实践的工作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这就需要党来把握发展方向,必须坚持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切实把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有力有序发展。

二是多措并举切实做好土地这篇大文章。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肩负着为人口集聚、产业发展提供资源支撑的基础性作用,耿店村发展振兴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做好土地文章,充分用好土地资源,由此可见,土地蕴藏着巨大的生产力,始终是农村巩固脱贫成果、实现发展振兴的重要根基。这就要求各地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实现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才能有力地提高土地使用效能,加快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三是上下结合以创新的精神解决农村产业振兴问题。乡村振兴最关键的是产业振兴,耿店村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耿店村的经验说明,解决产业振兴问题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找准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因村施策,做到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游则游,多样发展,防止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一味跟风;必须以创新的精神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尤其要把技术创新运用到产业发展之中,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四是高度重视和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的根本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是加快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也是巩固乡村政权、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必然要求。耿店村全面振兴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有比较厚实的集体经济。正是因为有了比较厚实的集体经济,才使该村发展各项公共事业、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有了雄厚的财力保障,增强了持续发展的后劲。因此,在乡村振兴中应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并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扶持制度。

三、以“耿店模式”为引领,助推全域乡村振兴。

一)产业引领,助推“加速跑”

充分发挥耿店棚菜产业示范带动作用,引进先进生产要素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学习耿店村选准特色产业,二十年如一日精耕细作终成一方区域品牌的敏锐眼光和执着精神,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聚焦精品粮油、绿色蔬菜、生态林果、健康畜禽、特色水产等,让乡乡有产业、村村有特色,精心打造一批特色产业村镇;借鉴耿店村产供销一条龙发展模式,以培育农业全产业链条为方向,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推动农林牧副渔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二)人才支撑,做强“软实力”

立足“耿店模式”、做强“棚二代”品牌,建成启用辐射全省、面向全国的聊城市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学院;大力扶持富民强村优质创业项目,以打造一流管理服务体系为目标,建立政策宣传、咨询代办、扶持减免、创业补贴、专家指导等一揽子、一条龙暖心举措,让返乡创业人员留得安心、干得顺心、全程没有后顾之忧;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推动“人才+产业”深度融合。

(一)资金保障,筑牢“硬支撑”

统筹整合各级涉农资金、农村闲散建设用地资源等,支持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通过政府增信、财政贴息、降低门槛和费率等措施,解决合作社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鼓励引导银行等信贷机构加大贷款投放、丰富信贷产品、提升服务质效,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四)生态涵养,注入“绿能量”

紧盯农村水、电、路、气、网等短板弱项,持续推进农村道路攻坚提升;紧抓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契机,将规模农场、就业工场与新村设置统筹考虑、同步规划,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人口向新村集中;切实抓好农村“三大堆”清理、坑塘沟渠治理、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后续管护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重点工作;坚持“三级联创、梯次推进、以点带面、连片打造”的思路,高标准规划设计,精心组织实施,深入开展“美丽庭院”、美丽乡村示范村庄建设。

(五)文化铸魂,提振“精气神”

学习耿遵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身正气、永不贪沾”的干事创业精神,树立起彼此谦让、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好乡风”,为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提供强劲精神动力;依托文明实践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等,开展365天“全天候”“不间断”政策宣讲、文化服务、法律普及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让文明新风在全区蔚然成风;推广耿店村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治理体系,把乡村文化的道德规范、法治思想融入乡村治理,营造乡村治理生态环境。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